Navigation
《盛卷》目錄
公告
 

【理性與感性】鳴鳳悲劇命運的自我因素探索

文:Amys Fan / NACT 文管中心


摘要:

  鳴鳳的悲劇命運主要包括狹隘的愛情觀、迂忠的愛情觀、思想的局限性和消極性等四方面,她是封建禮教和封建思想的徇悼者、犧牲品。


  巴金是一位我們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優秀作家,他正直,有進步思想,敢於反抗黑暗,追求光明。他出身在一個官僚家庭,從小就目睹了大家庭內部權勢的種種腐朽醜惡以及對人性的扼殺,所以在「五四」浪潮的衝擊影響下,很快就形成了他非常激烈的對民主思想的要求和對舊制度的深切否定態度。他的很多作品,如《滅亡》、《新生》、《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等等,都是通過描寫青年的戀愛和革命,來攻擊「一切舊的傳統、一切阻礙社會進化和發展的人為制度」,在當時產生了非常深刻的時代影響。

  在《激流三部曲》中,《家》的成就最高,它集中體現了封建大家庭制度的典型形態。在高老太爺的統治下,家庭內部充滿了虛虛擬和罪惡,各種矛盾在太平的粉飾下悄然滋長,並逐步的激化,最終隨著以覺民和覺慧為代表的對高家統治政策的公然反抗而徹底的崩潰、瓦解。《家》中,巴金為了表現自由美好的戀愛和封建禮教之間的不可調和的矛盾,用飽含深切同情的筆調勾畫了一批遭受迫害的悲慘女性的形象,如:逆來順受的瑞玨,哀怨抑鬱的梅,堅定叛逆的琴,倔強勇敢的鳴鳳等,他們長的美麗聰慧,有著善良的性格,然而除了琴以外,它們又在封建禮教的統治下付出了生命的代價。這些女性形象中,我最欣賞和喜愛的是鳴鳳,她剛烈忠貞,從她的身上,我看見了一個17歲少女的高尚靈魂。

  鳴鳳從小失去母親,8歲時被賣進了高公館,從此開始了倍受欺凌的苦難生活,然而卑微的她卻愛上了高家的三少爺——覺慧,並且在覺慧的身上也感受到了愛情的回音。當知道高老太爺要把她送給大她四十多歲的孔教會的重要人物馮樂山做老婆時,她斷然拒絕,最後在不得救又沒有自救的情況下,投湖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我深為鳴鳳「投湖自殺」的選取而心有不甘,我疑惑:難道鳴鳳在被高老太爺逼迫嫁給老頭子馮樂山的情形下只能有自殺這一條反抗道路嗎?站在當時的時代背景和人們整體的思想覺悟下,我覺得鳴鳳至少還可以有四種選取:(1)私下逃跑。(2)告訴覺慧,要求幫助。(3)看破紅塵,無奈出家。(4)和馮樂山同歸於盡。四種方法中,除了第四種的可能性較小外,另外幾種還是有可能實現的。鳴鳳作為一個被封建思想長期奴役的人,她甚至沒有勇氣在高老太爺的面前直接說「不」,更不可能釆取那樣激烈的報復,何況代價同樣是重大的。然而和自殺相比對而言,第一種的「私下逃走」不是沒有可能成功的,而第二種的獲救性就更大了,因為熱愛自由、信奉平等的覺慧是真誠可信的,雖然會遭到老太爺的責罵阻撓,甚至是斷絕供給的懲罰,但是和犧牲性命相比對,代價要小的多。第三種的選取也同樣是可以保全性命的。綜上所述,反抗的道路不止一條,並且不管是哪種形式的反抗都是高尚的,因為生命、尊嚴、自由和愛情都是人世間最美好的東西,是值得我們每個人熱愛和為之鬥爭的,投湖自殺最不可取、最絕望、代價最大,可鳴鳳為什麼偏偏要選取它呢?

  對於鳴鳳死亡原因的解析,無法捨棄社會環境的外在影響力,如果不是高老太爺要把鳴鳳送人,她就不會走上絕路。封建社會的專制、黑暗、愚昧是導致鳴鳳死亡的直接原因,但是僅僅看到外因是無法完全闡釋鳴鳳自殺的悲劇意義的,因為在那個年代,仍然還有很多的「婉兒」在痛苦中活著。導致鳴鳳死亡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什麼呢?筆者認為:

原因之一:鳴鳳狹隘的愛情觀

  鳴鳳作為一個婢女,長期生活在社會的底層,過著沒有地位,沒有自由,沒有尊嚴的奴役生活。在封建制度的摧殘和等級制度的侵蝕下,鳴鳳已經由內而外的被徹底奴性化,並且這種畸變的思想導向直接影響了她的愛情觀,使她對覺慧的愛情也帶上了濃烈的奴性色彩。 「照料他,服侍他」「她願意永遠做他的奴隸,愛他,服侍他」「忽然另一個思想又來到她的腦子裡,她想,他正需要著一個女人來愛他,來照料他,來服侍他。她又知道在這個世界上並沒有人像她這樣地愛他,她真願意為他做一切的事情」。然而就在三天以後,她將成了馮家的人。她再沒有機會看見他了,不管她受怎樣的苦,他也不會知道,也不會來救她了,永久的分離,這種情形對鳴鳳還說比死別還要難堪,這樣的生活是值不得留戀的了。鳴鳳眼裡,高尚的愛情就是要兩個人在一起,並且不斷的奉獻,不要求任何回報,這種愛情顯然是不公平,不對等的,鳴鳳也許從來就沒有想到過愛情裡還應該有自己的權利,選取項的第一和第三種雖然能夠存活但卻無法在一起,有悖鳴鳳的愛情服務思想,因而被否定。

  鳴鳳知道自己將被送人時下意識地去找覺慧求救,可是覺慧卻因為報社的事情很忙,使得鳴鳳失去了說話機會,這顯然是說不通的,儘管覺慧忙,但並不是連說話的機會都沒有,何況關乎自己的生死存亡。鳴鳳最終放棄的原因,我想除了我下面將要提到的思想消極性,更主要的還是她的奉獻主義精神在作祟,鳴鳳清醒的認識到他和覺慧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地位等級差別,這種差別在當時社會是絕不被允許在一起的,它像是一堵厚牆,更像是一道無法逾越的鴻溝。覺慧縱然信奉自由平等,勇敢頑強,但是要和存活了幾千年的根深蒂固的封建勢力做鬥爭,獲勝的希望總是渺茫的,為了一段幾乎不可能的愛情卻要覺慧和親人決裂,甚至背棄家庭,更是鳴鳳不願意看見的,所以為了保全愛情,為了愛人的安寧,她寧願犧牲自己的生命。

原因之二:鳴鳳迂忠的愛情觀

  文章中有很多語言和心理的描寫,直接或間接的表現出鳴鳳對覺慧的愛是唯一的,忠貞的,堅定的,尤其是一句「我不去!我絕不去跟別人。我向你賭咒」,更是從正面赤裸裸的表明了鳴鳳對愛情的堅定決心。仔細解析這句話,我們不難發現作者為了表現鳴鳳斬釘截鐵的心理對這句話也是煞費苦心,首先在架構上,短短的15個字,卻是各自獨立的三句話,簡潔,果斷,擲地鏗鏘有力;其次在出現的時間上,這句話在作品中一共出現三次,但在鳴鳳後三天思索抉擇中出現了兩次,在那種特定的場合,這句話所表現的就不僅僅只是一種愛情宣言,更是蘊涵著鳴鳳對愛情的堅定承諾,對覺慧的堅定承諾。

  「就在三天以後,那時她便成了為馮家的人。她再沒有機會看見他了。任他怎樣受人侮辱,怎樣呻吟哀叫,他也不會知道,也不會來救她了。分離,永久的分離,這種情形比死還要難堪。她覺得這樣的生活是值不得留戀的了。」「雖然在黑暗裡她看不清楚,然而她知道她的身子是清白的。好像有什麼人要來把她的身子投到那條墮落的路上似的,她不禁痛惜地、愛憐地摩撫著它。這時候,她下定決心了。她不再遲疑了。她注意的看那平靜的水面。她要把身子投在晶瑩透徹的湖水裡,那倒是一個很好的寄身的地方,她死了也要落得一個清白的身子。」

  為了保持愛情的清白,鳴鳳不畏強權,寧死不屈,乍一看她的精神氣節讓人敬佩,但是深入思考,這種為愛徇情的做法顯然又是不值得稱道的,因為它折射出的是一種封建制度影響下扭曲的女性靈魂。三從四德,從一而終的封建迂腐思想像一根根鐵鏈死死的鎖住了那代女性的靈魂,「烈女傳」的忠貞在他們的心底有著根深蒂固影響,成為思想效仿上的楷模。所以,當遇到這類的問題時,在她們會不自覺的習取一些方法比如殉情,來捍衛愛情的清白,表達對愛情至死不渝的忠貞。

原因之三:鳴鳳思想的消極性和局限性

  「死字便是薄命女子唯一的出路」,「一切都是命中注定了的,你無法改變它」這些都是影響鳴鳳至深的消極理論,也是她最終尋求解脫的歸宿。鳴鳳的消極思想主要來源兩方面:第一,社會。故事是發生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舊中國,那是個封建、愚昧、黑暗的年代,婢女根本沒有社會地位可言,有時甚至可以像玩物一樣被送來送去,等待她們的不是作妾就是嫁作貧人妻,老其一生,鳴鳳身邊的人就輪迴著這樣的命運,生活讓鳴鳳感覺灰色和無奈,最終產生遁世的思想似乎順理成章。

  第二,大小姐的教導。鳴鳳說過她的一輩子只有三個人:她的媽媽,大小姐和覺慧,可見大小姐對鳴鳳的影響是很深刻的,然而她給鳴鳳灌輸的卻都是一些天意宿命的消極言論,「天意」「命中注定」像是枷鎖,鎖死了鳴鳳原本就薄弱的反抗之心,只能消極的依賴別人。並且鳴鳳的意識裡她只是寄希望於覺慧,希望能輔助說明自己逃離苦海,但由於覺慧忙於工作,對她的事一點也不知道。終於,當所有的希望化為烏有時,鳴鳳只能絕望、無助、痛苦,只是用淚水來悼念自己的愛情和命運。「過八年的忠心的苦役之後,她所得到的報酬居然是去做姨太太,給人家蹂躪,讓人家折磨。她的前途依然是一片濃密的黑暗,那一線被純潔的愛情所帶來的光明也給人家摧殘了。一個青年的和善的面顏在她的面前溜了過去,接著許多猙獰的歪臉惡狠狠的向她逼來。她忍不住傷心的哭起來。」「從第二天起,她的態度完全的變了。她整天也不露一個笑臉,做事情也是沒精打釆的,而且害怕和人接近」。既然自己最心愛的覺慧都無法救自己,那還指望什麼?於是,她想到了死,心底的那句「死字便是薄命女子唯一的出路」輔助說明她得到最終的解脫。

  鳴鳳的精神追求和覺慧的理想世界是完全不同的。鳴鳳的封建意識根深蒂固,縱然她如此深愛著覺慧,卻也沒能受他感染,學得半點的新式思想,比如男女平等、反抗舊思想,追求自由、民主和獨立等等。這是由於她的思想意識的局限性決定的,她根本接受或理解新思想。覺慧作為新式青年,已經具有初步的民主主義和人道主義思想,是封建家庭大膽的叛逆者。他蔑視封建等級制度和舊禮教,反對「作揖」主義,在新思想和新教育的影響下,辦報紙,參加遊行示威,積極投身於五四運動。鳴鳳的世界只有覺慧「照料他,服侍他」,覺慧卻關心國家大事,更將「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看成己任。

  覺慧對鳴鳳的愛情也是不純粹,不固定的。覺慧對鳴鳳的感情裡,大部分時間不是用來享受幸福的甜蜜,而是在思考為什麼鳴鳳不是富貴人家的小姐、假使她處在琴姐那樣的環境就好了之類的事情。鳴鳳死後,作者特意安排覺慧做這樣的一個夢,鳴鳳變成了富貴人家的小姐,「跟琴小姐一樣了」,他們門當戶對了,這就很好的說明了覺慧積極思想的局限性。同時覺慧對鳴鳳的愛情也包含有濃烈的英雄主義味道,和鳴鳳結婚既能證明自己的自由平等思想又能救鳴鳳脫離苦海,所以他給鳴鳳許諾做三少奶時,沒有深入的考慮兩人的價值觀是否符合,在理想主義的影響下顯得衝動、盲目。所以即使沒有社會和家庭的阻撓和壓力,他們也絕不會過上幸福的生活,這是由他們自身思想本質上的差異決定的。

  鳴鳳的死是令人心痛和惋惜的,然而她的悲劇是在自我天地裡掙扎死亡的,並沒有和社會進步思想力量相結合,所以仍屬於個人主義的範疇,帶有一定的必然性。鳴鳳的死儘管壯美,但有些孤寂,有些愚昧,她用犧牲自我的方式和封建勢力作鬥爭,用死捍衛愛情的清白和自己作為人的尊嚴,用自己年輕的生命向專橫殘酷的封建等級制度發出嚴厲的抗議。無疑,鳴鳳是封建禮教的犧牲品,更是封建思想的殉道者。

  鳴鳳的死也有一定程度的積極意義,它彷彿一劑催化劑在高家壘築的封建仕宦的脆弱而又頑固高牆上開啟了一道缺口,加速了高家的衰落,同時它也喚醒了高家第一個叛逆者——覺慧,成為整部小說的一個轉折點。

[ 回上層目錄 ]

除商業用途,歡迎轉載。
轉載時請勿更改、刪減、或增加任何文字;並請註明出處。
以上文字或圖片若有侵害到任何人的權益,請來信至dcc@act-ioi.com.tw


Updated on 十二月 31, 2009 by Lee I Irene (Version 5)


Attachments (3)

n_amys03.jpg - on 十二月 31, 2009 by Lee I Irene (Version 1)

n_amys02.jpg - on 十二月 31, 2009 by Lee I Irene (Version 1)

n_amys01.jpg - on 十二月 31, 2009 by Lee I Irene (Version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