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在長琦已快一年半了,也算是個老員工了,做了快一年的費用會計,已經熟悉了整個操作順序與過程,每天要做什麼該做什麼都已瞭然以心,因為費用會計.成本會計.稅務會計的三個工作崗位的輪換。我被輪換去做成本,突然轉去做成本會計有點不太適應,成本所遇到的問題是千奇百怪的,而解決的方法也不是千篇一律的,很多問題都是以前沒見過的,解決渠道也不像費用那樣有順序跟過程,那就要自己去摸索跟解決。

  Yoki是我出到社會的第一個老師,從我做費用到成本,都是她手把手的教我,讓我受益匪淺。我是依賴性比較強的人,做什麼都想依賴別人,遇到問題也會想別人幫我解決,做費用的時候連寫個摘要也要問Yoki要怎麼寫,但她不會直接告訴我怎麼寫,只是讓我自己想想要怎麼表達才合理,以後找起來的時候才能很快的找到,有些問題問了太多次的時候她也是叫我自己去考慮下之前是怎麼做的,當我真的想不起來時,她又重新教我一次並叫我一定要記住,這就讓我養成了學東西要做筆記的好習慣,因為畢竟人的頭腦是有限的,不可能會記得那麼多東西。後來Suny請產假,Zoe辭職了,剩下Yoki接下所有的工作,又恰逢到了年中查帳時間,她忙的不可開交,根本無暇顧及到我,我就是在這段時間學會了獨立,學會了自己解決問題。

  很多非專業人士都會認為會計只是算算數,出出錢的而已。而當初高考填報志願的時候我也不知道會計具體是做些什麼東西的,身邊也沒親朋好友做這行,沒人給我意見,只是一昧的覺得我數學學的比較好,對數字比較敏感,會計應該就是要數學好的。大一的時候學的很辛苦,有很多同學都是從中專上來的,專業底子比都比我們強,學起來很輕鬆,而會計並不像我想像的是數字的複雜計算,而是要記很多科目名稱跟概念方法的,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文科,數字也是很簡單的加加減減,成績只有在數學上佔了中專上來同學的優勢,(因為我從小就偏科嚴重,都是理科好過文科。)大二的時候慢慢的進入到狀態裡,學的東西也開始複雜化,現代的大學生一般都是得過且過,真正學習的並不多,我就屬於那種心情好的時候就認真聽課、學習,不好的時候就像任務式的過一天算一天,對於管理成本這門課我是比較感興趣的,我覺得複雜的計算跟多變的體型很具有挑戰性,所以在別人的抱怨聲中我確能學的很好。

  剛出來時對課本中所學的東西印象還是很深刻的,在做了快一年的費用之後,以前所學的稅法、經濟法等都已全數還給老師了,記憶模糊、模稜兩可。成本更是忘的一乾二淨,找到以前的書本翻看,只覺得陌生,它認識我,我不認識它。

  成本的工作比起費用來就沒那麼繁雜,只是在結成本之前要把所有的費用都要入好,而且結掉之後不能有改動,因為一改動的話就得重新再結轉,其中會多做很多無用功。因為人員的調配,很多工作也是重新分配的。


一、基本料品的輸入與統計報表填報

  這個是在管理成本中將基本資料設定(2)的料品類別異常(B)打印出來再確認它的料品類別輸入到料品資料建擋(2)裡,一般我們都是通過上下相識的料品確認它是插頭零件還是線阻。這個的輸入有助於生產量值跟銷售量值的準確性提高,也對統計報表的工業總產值有用。


二、成本的結轉

  每個月我們要把模具系統跟管理系統的成本給結轉過來,模具的成本比較簡單,先在模具產銷存系統裡增加料品編號跟類別,再到成本系統把處理月份改為當月處理月份,再按照步驟結轉,a.產銷系統轉入(3)的產銷系統結轉入出庫資料(2)轉入,b.成本計算作業(7)的成本計算執行(1)中按確定,因為執行這個的時間比較常,所以需要耐心的等待,且在運行的時候要把其他不必要的窗口關掉,才能確保它能正常的運行。C.成本執行後會有差異的出現,我們要到差異分析(c)中的資料異常明細表(1)查看原因,一般都會出現負數的差異,那是因為先出後進或是倉庫已經沒有這裡東西,但確有領料單,這些都要叫相關的人員做改正後再重新跑一遍,D.等上面的差異問題都解決完了就可以到成本(A)中的營業成本明細表中(3)打印報表,再在會計系統中做相應的傳票。

  管理的成本相對來說就比較複雜一點,1.在上述的a後再到權數資料(6)中批號別產量資料建檔裡(1)按預估本期累計投入資料(飛機),到工時及費用權數資料(2)轉入生產日報的工時權數(地球),(所以在生產管理的生產日報檢查是非常重要的。)最後再在人工及製造費用金額(3)中輸入製造工資及製造費用 (不包括托外費用,假如工資未計算出來就要自己根據實際情況虛擬)。再到在製品資料建檔(5)點擊預估期末在製品(飛機)。所有步驟完成後就跟上述b.c 一樣,只是出現的差異比模具的成本多,有先出後進,有人工、工時、費用加總不等於繳庫等等,一般這個要在BOM中查明相對應的制令是否繳完庫,是否還是在制,假如還是在制的,要把當月生產的工時與費用計入到此制令的在製品中,或者有繳庫但繳在次月的,也應把繳庫單做到當月或把生產日報調到次月,像一些沒領料、少領料、沒有制令、沒有繳庫、實繳與移繳量不同等等的問題,全都要生產部門配合才能解決,其他複雜的情況要視真實情況而議,找出合理的解決方法,解決完差異後再到單位成本(1)跟直接原料(2)分析表中查明人工與物料都為0和單位pc數量比例小於1的原因。因我剛接手不久所以到現在才理出一點點的頭緒,每解決一個問題心中就有莫明的成就感。


三、掛帳

  每個月底就要把一些不走系統的雜項做其他應付款,像模具部的一般都是掛製造費用—加工費,而廠商開發購買的少數量樣品費則多數為製造費用—專案費,倉庫的是銷售費用—快遞或貨運費,而採買的則是比較雜點,他是幫全公司購買雜項,所以做的科目都是各種費用,耗時比較久,特別是菜款米款,每天每個品種的報價都不同,要一個個、一天天的對,通常都要花一天的時間。


四、固定資產建檔與計提

  每個月購買的固定資產需在固定資產系統建檔,兩千元以上的5萬元以下的按年限平均法,10%計提殘值,5年攤銷,5萬元以上按10年攤銷。部門與實際取得日期都要註明,一般當月的固定資產在次月才開始計提,在會計系統做折舊傳票,並做折舊明細、匯總跟變動明細的表格附在傳票後面。


五、報表的形成

  當所有的帳都結了就可以做報表了,我做的是預算分析報表跟毛利分析表,毛利分析表比較簡單,只要在成本系統裡的差異分析(c)中的產品銷售毛利排名表(7)把毛利為負數的挑出來再到產銷存裡的銷售資料(4)的客戶料品別銷貨明細(3)中找出客戶名稱就可以了。

  預算分析報表就比較複雜,先到預算系統中預算控管作業中(8)的預計損益表(8)查找當月的預估銷售額,再與當月實際銷售額算出調整百分比,計算公式是 1+(銷貨收入-預估收入)/預估收入*100%,到費用部門預算(2)中按調整預算(地球)加入計算的調整率。調整後,工資、辦事處租金與伙食費、廠房租金、勞工保險、折舊、網絡服務、火險、車險、村委管理都要保持原金額。到期間別預算與實際(6)中轉出總表,累計從1月到當月,各項金額相對應加總相等。(銷售+城建稅,管理費用+財務費用)

  在部門期間預算郁實際比較表(5)中轉出銷售費用(國內業務、國外業務、蘇州辦事處、上海辦事處、北京辦事處)、管理費用(行政、資訊、財務、總管室)、製造費用(製造部、工程部等)各項明細與總計要相等,因為各部門預算項目不同,調整費用科目是個難度,且不能錯位導致金額對不上,原始的方法就是手工輸入,這樣正確率會高點。

  每個月做成本都一頭霧水,很多的問題都得不到解決,連問題的原因都說不出來,每次都是Yoki幫我解決,當她為尋求自己的發展而辭職的時候,我的內心有點恐慌,我怕我做不了,在空格了一個月後再接手成本的時候發現成本並未想像中那麼恐怖,處理問題也開始有點頭緒,有問題就請教主管跟總監,當發現沒有任何差異的結完帳之後,內心長長的舒了一口氣,充滿欣喜。

  社會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恐怖,或許我們都還很單純,沒有體驗到當中的勾心鬥角,但在工作中結識的好友都去尋求更好的出路了,老師Yoki、直爽的 Zoe、瘦小的Lucky、充滿童話的Kelly還有跟我無話不談的小歐,他們都是我在長琦做下去的精神支柱,天下無不散之宴席,他們的離開讓我明白了我已經開始適應這個社會,適應我周圍的環境與生活。

 
     
 

[回上層目錄]

除商業用途,歡迎轉載。
轉載時請勿更改、刪減、或增加任何文字;並請註明出處。
以上文字或圖片若有侵害到任何人的權益,請來信至dcc@act-ioi.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