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 . 可 . 不 . 知 |
《英文學習的建議╱Jack Fan范博雄/TACT/連結器、線裝事業處PM/FAE》 |
前言─英語的崛起
原為蠻族一支的盎格魯撒克遜人,於中古世紀渡海建立了英格蘭。十六世紀末,擊敗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後,與荷蘭同為歐洲的海上強權。至十九世紀,英國的工業與科技已是世界翹楚,而早已取得海上霸權的英國,在非、亞、澳洲等地,建立許多殖民地,這些地區面積佔世界總面積的四分之一;英國被譽為「日不落國」。二十世紀,歷經兩次世界大戰,導致國力銳減。霸權地位為同語系的美國取而代之。
即便不知道這段過往,而現今各種管道也不斷提醒我們,英文的重要性。有趣的是(或許不太有趣,甚至讓人有點感傷),各種報導也不斷告訴我們,國人的英文程度似乎不但沒有每年提升,甚至有逐年反降的趨勢。近日閱讀中國時報時論廣場,東吳大學曾副教授泰元投書「英文閱卷,罄竹難書啊!」文中提及閱卷時看到諸多問題,如單字不會拼、標點不會標、文法搞不清、結構亂糟糟、內容沒創見等。這些感嘆對我而言真是熟悉無比,記得二十年前參加大學聯考前後,也看過大學教授類似的感慨,往後二十年也不斷出現類似的反思
(印象中,李家同教授就振筆數篇談論英語的學習)。 目前的語文教學,有兩個部分讓筆者不斷思考;一是語文學習過程所花費的時間;二是象形文字與拼音文字的落差。 當然,外語的學習不可能讓我們回到母語學習的模式,對現代人來講,那太沒有效率了,而且整體大環境不允許。可是,太有效率的學校教育又讓多數人適應不良,視之為畏途。回應前述兩個思考點,個人小小的建議是,用朗誦的方式學習英語,是把我們之前學習過程中,浪費掉的感官,重新拾回。透過這樣的練習,如同母語的學習,在不知不覺中逐漸接受英語的語感與使用習慣。反覆的朗誦較之於死記硬背,還有一個優點,那就是「活」!死記硬背的大麻煩在於無法活用,情況一變,辛辛苦苦背下來的規則、文法全都派不上用場,實在讓人很挫折。大量的朗誦會讓人隱約覺得該如何說、寫是正確的。當建立了一定的基礎後,文法分析在進階的學習才有意義。而朗誦在實際執行上,對於有意學習英文的人,不論是經濟或是精神上的負擔都少了許多,這方法不僅適合上班族自我進修,若有親戚正在學習美語,不妨請他(她)們試試! |
[回上層目錄] |
除商業用途,歡迎轉載。 |